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五大贸易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2016年起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目前已经有60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我国已经与超过30个国家签署货币兑换协议,总规模达到3.33万亿元人民币。上海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与结算。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市场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最大,其2018年4月末人民币存款达到5976亿人民币。海外23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设立人民币清算行,并且已经从国内四大行境外分行子行扩大到美资大行摩根大通。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崛起过程中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逐渐迈向深层次。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亟待加速深层突破,以更好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但是,一国货币是否国际化最重要的标志,是货币的自由兑换。自由兑换不仅是在离岸市场的自由互换,更根本的是在其境内的自由兑换。没有境内的自由兑换,仅靠境外的离岸交易,不可能使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由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正在逐步推进中,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还不具备人民币境内自由兑换的条件。
由于人民币境内自由兑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因此有必要选取一个区域进行“先行先试”,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经验的复制推广。而海南自贸区的设立,无疑给人民币自由兑换先行先试提供了一个最佳实验区。
海南自贸港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最佳试验区
海南经济规模较小,2017年GDP仅4462亿元,本外币存款总量仅1万亿元,贷款8000多亿元,分别仅占全国经济总量和存款贷款总量的5.6‰、5.9‰和6.4‰,并且海南除了旅游产业,没有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因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当量、范围与深度也较小。
海南自贸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其独立的地理单元区位,自贸区、自贸港所形成的“境内关外”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的传导,非常适合作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试验区。
人民币自由兑换先行先试是海南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自贸区自贸港以人民币作为法定计价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进行本国货币自由兑换的试验,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这也是对于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主旨发言中提到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积极体现,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推进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坚定举措。
在海南先行先试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推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举措。海南经济外向型程度较低,2017年海南进出口总额仅702.4亿元,占海南GDP的比重为15.74%,远低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上海106.98%、广东75.83%的水平。海南需要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带动全面开放。
海南与上海等自贸区在经济主体的差异更适合开展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先行先试。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贸区,企业主体占绝大比例,个人主体很少,而海南是全岛建设自贸区,除了企业主体,还有919万常住人口和众多游客(2017年度达到6745万人次)。与个人交易相比,企业经营与交易活动形成的资金流更大,交易更频繁,与境外联系更广泛,在监管方面的难度更大。
海南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制度设计
海南先行先试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人民币区域性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即在海南,人民币既是自由兑换的,又采用的是与内地相同的利率和汇率。也就是说,在海南流通的人民币与内地流通的人民币是一样的,并且还可以自由兑换。只有在海南建立起区域性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才能真正起到试验区的作用,并且这种试验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国特色。
但是,在最终建立区域性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之前,海南必须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目前未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转变为在岸市场与人民币离岸市场并行,第二阶段再在此基础上转变为区域性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
第一阶段建议以中央12号文规定的“2020年海南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阶段性目标节点,在制度设计上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区内与区外的关系。本币在一国一个区域内的自由兑换,目前可借鉴的模式只有纽约的“国际银行设施”(IBF,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y),也就是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应当参照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监管制度,制定新的外汇管理制度。
二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针对海南经济总量较小,存量存贷款规模较小的特点,采取存量客户和业务继续使用现有账户、增量客户和业务使用有标记的特殊账户体系(类似上海的FT账户体系)的方式,现有账户保持境内账户的性质,特殊账户视为境外账户。账户体系是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键,建议以目前相对成熟的上海自贸账户体系为基础进行优化。
三是居民与非居民的关系。中国内地居民与海南居民的人民币双向往来,按照现有的外汇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是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完全开放。海南个人居民投资内地证券市场放开,海南企业投资内地证券市场按照QFII给予额度。
四是金融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金融改革尤其是货币自由兑换不可能单兵突进,需要自贸区自贸港相关制度改革进行配套,才能确保成功。要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反洗钱、反欺诈、反逃税制度。同时,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接轨与全球主要自贸港看齐的低税率的税收制度,简化公司注册登记和投资管理制度,提升海关监管和单一窗口快速通关制度,提升法律、会计、评级等专业服务体系水平,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这些都是人民币自由兑换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支撑。
五是稳定与开放的关系。学习香港等自贸港的经验,设立外汇平准基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海南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大幅度波动。同时也为第二阶段的两类账户并轨、实现单一账户、自由兑换做好稳定市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