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Haikou City),海南省省会,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各种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拥有“十佳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美誉,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1],2012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名单。
交通概况
海南岛四面环海,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交通闭塞。解放后,国家投入巨资,拓建港口,铺设公路、铁路,建造机场,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海南建省后,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使全岛形成了岛内以公路为主,岛外以水运为主,海、陆、空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海南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公汽系统
解放前,海口市虽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但市区交通则十分落后。北宋,市区客运、轿子成为上层人物外出和婚嫁迎娶的乘坐工具,直至清末,才出现琼利马车公司,用木头制作三四十辆马车经营客运,停车于其红坎坡村,往返改市至府城间,每车坐4—6人,额满即开,不定班次,颇受社会各界欢迎。
其公路,在解放前的31年间,仅有3条,全长32.8公里,多是土路路面,有些路段雨天难于通车。解放前夕,全岛可以行驶的汽车仅80余辆(多数是私人汽车)。解放后,海南交通处将在其接管的汽车18辆经营该市至府城、该市至秀英的市区客货混载公共班车。不久,因汽油短缺而停业,所接管的车全部移交海南公路局,投入抡修海榆东线。这样,全市的主要运输只有原始的大板车、人力车和马车。1951年6月,组建该市公共汽车公司(地址在文明东路),从私人车行里购买2部破旧的丰田牌货车,配上2个木车箱,10月开始营业,只设该市至府城1条线路。1951年11月,成立海南行政公署交通处海南汽车运输公司,地址在该市得胜沙路65号,有客车8辆,货车26辆,私营汽车103辆,同时设立其汽车运输总站(在旧钟楼对面),以及铁桥、大致坡等15个汽车运输站。1952 年冬至次年春,从广州、兴梅调来126辆私营汽车,和海南地区原有103辆私营汽车,组成海南公私合营运输公司。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开发建设海南的指示和对外开放,及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该市人民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该市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内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集中大量的财力、物力,加快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交叉路口安上了红绿灯,道路交通大为改善,组成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网,而且建成并完善了郊区公路网。有海榆东,西线两条国道和东线,西线高速公路连接三亚,形成环岛公路网。1991年,全市共有公共交通车辆606辆,比1990年增长1.5倍,营运线路长度359公里,比1990年增长3.76%,客运总量5901万次,比1990年增长2.65倍,比1990年增长52.8%。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3标台,比1990年增长1.6倍。形成东南西北的公共牢通网络,加上活跃于各条道路和小巷的出租小汽车,交通十分方便,基本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海口公交系统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公交车脏乱差,无空调,设备落后,服务不到位,司机不守交通规矩等等。当时人们将海口公交主力——中巴车形容为“狂奔的野马”。这些与内地发达城市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海口市省会城市的形象。因此,在2003年,海口市公共汽车公司购进首批空调大巴“共速达”投入线路,受到市民欢迎。随后海口市公交系统开始大规模换装空调大巴,曾购进“星动力”绿色环保空调大巴。这些新换装的大巴与原来旧公交车相比,更为美观大方,无论舒适度与服务种类质量均大幅提高。除此之外,海口市公共汽车公司还增开了多条新线路,包括许多城乡支线,以方便市民出行。海口市的公交车大部分已更换为空调大巴。2010年,随着海南岛东环轻轨铁路建成,海口市公共交通将再添一新成员——轻轨。轻轨横穿海口市区,连接海南岛东部各市县,直达最南端的三亚。这将大大方便市民及游客出行。
经济经济总量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又迈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82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7亿元,增长1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2%;第三产业增加值561.17亿元,增长9.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0∶24.6∶68.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六千美元。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719元,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160美元,这是继2008年超3000美元后,经过四年的发展突破6000美元,标志着海口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2012年来自海口的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10.43亿元,比上年增收26.45亿元,增长14.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3.17亿元,增收12.24亿元,增长20.1%。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2.75亿元,比上年增收9.85亿元,增长18.6%,占地方级收入增量的80.5%。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契税合计完成税收收入45.49亿元,增收6.61亿元,增长17%。
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市民生支出79.51亿元、增长16.2%,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9亿元,增长15.5%;医疗卫生支出9.49亿元,增长25.1%;教育支出21.23亿元,增长20.5%;农林水事务支出9.72亿元,增长20.1%。[17]
价格
物价水平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201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3%,涨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普涨格局。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影响CPI上升的主要原因,全年上涨5.5%,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8%,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2个百分点。非食品类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是CPI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海口市非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年的1.7%上升了0.3个百分点,影响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个百分点。虽然海口市物价涨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位置。海口市的CPI涨幅远高于全国平均2.6%的涨幅,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物价调控任务仍然艰巨。
生产价格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持平,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2%。从两大部类来看,生活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0.9%,其中食品、一般日用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1%和2.4%;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原料类产品出厂价格下降8.4%,而采掘类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6.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9%。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0.38亿元,增长29.2%,投资增幅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投资64.46亿元,下降0.5%,其中制造业投资53.84亿元,下降4.3%;第三产业投资442.1亿元,增长31.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0.8∶12.6∶86.6。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9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0.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5.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5.55亿元,增长21%。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89.04万平方米,增长33.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1.97万平方米,下降39.6%;商品房销售面积266.07万平方米,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250.62万平方米,增长27.3%。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92.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35.51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6.95亿元,增长10.3%;畜牧业产值38.16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8.12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6亿元,下降3.5%。下降3.5%。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建常年蔬菜基地1.06万亩、设施大棚1950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30万只蛋鸡养殖场2个,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42个。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5.48%,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全年新创建65个文明生态村,巩固提高57个。至目前,全市已有1512个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71%。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呈现出了连片发展、整体推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局面。
工业
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了《海口市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12年海口市工业发展资金,落实政策奖励扶持资金1.35亿元。对重点医药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扶持发展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在2012年该工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逐步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态势,使该市工业发展呈现回升态势。同时引导企业扩大产能,共投入约16.5亿元加大技术改造,促进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新型工业转型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67亿元,增长9.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6.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61.29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27.08亿元,增长8.6%;其中,轻工业产值223.49亿元,增长16.7%,重工业总产值303.59亿元,增长3.6%,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1.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出口交货值43.22亿元,增长5%。至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76家,完成产值491.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3%,产值增量45.9亿元。
主要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全年汽车、生物医药、食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金属制品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等六大行业完成工业产值450.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5.5%。其中,生物医药、电气机械器材两大制造业增长带动强劲,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03.35亿元,增长5%;实现利税总额71亿元,增长5.1%,其中利润37.27亿元,下降4.5%。在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实现盈利,12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盈利居前的六大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3.2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亿元、汽车制造业6.5亿元、食品制造业2.1亿元、烟草制品业1.9亿元和酒、饮料制造业1.3亿元。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2012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完成65亿元,增长12.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8.3亿元,增长7.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87.7亿元,增长10.4%;安装工程产值10.8亿元,下降33.7%。
交通邮电
2012年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40116万人次,增长14.6%;旅客运输周转量411亿人公里,增长9.5%;货物运输量10413万吨,增长11.9%;货物周转量666亿吨公里,增长12.3%。
环北部湾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至年底,全市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122.89万吨,增长11.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准箱,达到100.01万标箱,增长23.8%。
邮政电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8.01亿元,增长10.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6.28亿元,增长11.6%;邮政业务总量1.73亿元,增长7.9%。年末城市固定电话用户69.28万户,下降3.5%;移动电话用户368万户,增长13.6%。宽带接入用户48.57万户,增长1.7%。全年短信业务总量29.02万条,增长17.4%。
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较快。截至2012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3.13万辆,增长15.9%;其中,轿车拥有量20.24万辆,增长16.4%。民用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27.08万辆,增长19.6%;其中,轿车拥有量17.85万辆,增长18.6%。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5.1万辆,增长1.1%,其中新注册轿车2.92万辆,下降2.7%。
国内商业、旅游和会展
201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27.41亿元,增长5.5%。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26亿元,增长12.7%。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91.73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53亿元,增长32.1%。石油及制品、汽车、家用电器等该市消费的重点。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汽车、家用电器三大类别合计完成商品零售额271.71亿元,占限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总额的80.2%。全年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1591.54亿元,增长2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66.47亿元,增长17.2%。
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2012年,海口携手文昌、琼海、儋州、定安、澄迈、临高、屯昌7市县旅游部门联合发布了《琼北“7+1”旅游合作与发展宣言》,对琼北的旅游产品进行捆绑打包,使得旅游产品从小、弱、散向厚、重、深转型。推出文化旅游融合产品“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助推国际旅游文化交流平台建设。生态游、温泉游、乡村休闲游等新业态切合小长假市场需求,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全年接待过夜旅游人数9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入境旅游者17.97万人次,增长22.4%;境内旅游者934.93万人次,增长12.5%。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8.26万人次,增长7.7%;香港同胞2.61万人次,下降8.5%;澳门同胞0.13万人次,增长15.9%;台湾同胞6.97万人次,增长72.3%。旅游业总收入101.57亿元,增长22.3%。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酒店5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酒店7家。a
会展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年规模以上会展活动突破200场,达到205场,其中展览活动53场,增长20%。展览面积56.2万平方米,增长11.7%。举办各类外来会议4150场,参加会议人数31.4万人次。荣获中国会展(2011-2012年度中国品牌会展城市)金海豚大奖,标志着该市开始跨入全国二线会展发达城市的行列。
金融业
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海口分行和海口农商银行挂牌运营,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海口分行和海口联合农商行获批筹建。
存贷款稳定增长。截至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24.43亿元,比年初增长18.8%。当年新增贷款462.87亿元,同比少增60.7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43.57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53.13亿元,新增票据融资3.93亿元。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637.7亿元,比年初增长11.8%,比上年末提高6.7个百分点。当年新增存款278.08亿元,同比多增162.9亿元。其中,新增单位存款127.69亿元,新增个人存款132.12亿元。
证券市场交易平淡。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2850.65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股票交易额1964.42亿元,下降28.2%;债券交易额823.82亿元,增长112.2%;基金交易额47.8亿元,增长44.9%。年末证券帐户开户49.42万户,下降10.1%。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额22157.73亿元,增长1.6%。
保险业稳健运行。全年保费收入38.72亿元,增长1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12亿元,增长9.2%;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9.03亿元,增长11.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58亿元,增长25.2%。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1.74亿元,增长13.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8.22亿元,增长10.9%;寿险业务赔付支出3.06亿元,增长1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45亿元,增长58.8%。
海口市工业和招商局
电话:0898-65338892
地址:白龙南路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