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早在1988年,海南就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曾引领过改革开放的热潮。不过到今天为止,海南的经济体量在全国仍然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30多年来,海南的特区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
【采访/观察者网 张广凯】
观察者网:海南在80年代就被划为经济特区,您也参与了早期的开发工作,担任海南省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处副处长。当时中央对海南的期待是怎样的?跟深圳或者香港的定位是一样的吗?
毛振华:中央当年能把海南全岛拿出来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曾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它是一个舆论引领,说明我们推动改革开放,气魄是很大的。在具体实施上,最初只有一个总概念,具体怎么把海南特区搞起来,还在讨论的过程中,但是引领改革开放的总方向是非常确定的。海南办特区,也吸引了很多人才,全国的知识分子都去海南,投身“大特区”建设。
当时我们对于特区的理解,其实跟现在是很不一样的。当年的深圳特区也还在早期阶段,没有那么多高科技企业,也没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
海南刚刚开始建特区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走私,里面有很多经验教训。那时候中国还比较落后,对于外国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电子、汽车这些大众消费品,关税非常高。所以海南开放港口之后,首先就出现了汽车走私潮。后来中央追查了这件事情,泡沫挤掉之后再看,海南实际上还是一个很贫穷落后的地方,除了农业几乎没有其它的经济形态,没什么现代工业。
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海南办特区,就是想在一个这样相对封闭的地方,在广东省最贫穷落后的地方,尝试走出一条路子来。探索怎样跟国外,跟香港台湾开展深度合作,把经济发展起来。海南当时担负着这样一个探索性的使命,所以改革上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小政府大社会。因为海南原本只是个副省级的行政区建制,新建一个省政府,它的机构没那么庞杂,不像其他省的改革,要对很大的存量动刀。海南的存量并不大,所以很多方面的改革更容易实现。
当年我们讲,以对内改革来促进开放,内部不改革,开放是不会成功的。尽管发达国家的资金早就是过剩的,但那些资金也不会自然地流到贫穷落后的地方去,因为那些地方在法律保护,市场完善程度,以及基础设施方面都是不够的。资金不会因为你需要钱,就流向高风险之地。
怎样营造一个改革的氛围,跟国际对接,我觉得海南的探索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是在经济管制的背景下撕开了一个口子,允许办企业。当时在海南注册公司很容易,注册外资企业也很容易,基本不受什么审查。
中国经济管制一度是很严格的,后来慢慢放开,可以办公司,可以跟外国人打交道,可以从事外贸,最后资金可以出去,这个进程中,海南岛做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这里注册了很多公司,很多有野心有梦想的人,都是在海南岛开始的创业历程。
但是海南真正形成改革热潮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1988年建起来,1989年国家的形势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海南之后并没有完全按照最初的设计来运行,逐渐变得“特区不特”,成为一个普通的省份。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国际形势也不一样了,中央以非常大的魄力,推动新一轮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我觉得是有历史性意义的。对过去的历史,肯定是有梳理,有经验教训的总结,我还是蛮期待的。
海口市滨海大道今昔对比(上图为1990年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下图为2018年4月15日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观察者网:深圳早期也出现过走私等问题,也有过政治上的压力,但是后来还是逐渐把制造业做大做强,走上了正轨。而海南后来却走上了房地产开发之路,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一度接近50%,其它产业没有很好的发展,原因在哪呢?
毛振华:海南岛的房地产热,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这是它的自然和历史条件造成的。
海南的劣势在于它是一个热带地区,在有空调之前,这里的生活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对于很多热带地区来讲,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就是空调,如果没有空调,很多地区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那时候的海南有一点点热带农业,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补充,但除此以外,它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虽然它处于南海的前沿,现在南海的很多海域都归它管辖,可是当年我们国家并没有能力经营南海。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南岛的劣势会发生转变,可能成为它的优势。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海南岛跟北方地区形成了很大的气候反差,特别是冬季,它天然具有成为一个避寒胜地的条件。
有人说,房地产害了海南岛,大家只知道去搞房地产。但不是每个落后地方都能搞房地产,海南岛为什么行?还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它,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天吃天,海南岛有特殊的气候条件,有蓝天白云大海,房地产能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海南岛成为避寒度假区,跟全国其它地区形成某种分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它的自然资源那么宝贵,房地产价格是应该有所上升的,甚至应该比其它很多地方涨得快一点。这是市场的选择,资金都往那里流,是有客观原因的。
但是房地产发展起来了,别的没发展起来,这是个问题。我在海南工作的时候也研究过怎么发展工业。海南想搞工业,主要还得利用港口,作为国家的西部通道搞转口,搞物资贸易。其它产业的发展,我们曾经也尝试过,政府也出台过一些政策,但是后来效果并不好。
跳出海南岛的圈子以后来回顾,我觉得还是有蛮多值得总结的地方,海南确实面临着很多瓶颈。海南岛当时只有600多万人,对于现代工业来讲,它本身的市场并不大,所以一定要把大陆作为市场。另一方面,它又缺乏工业原料,除了少数热带的原料,没有别的资源。既然你的原料和市场都来自于大陆,那么根本没有必要在海南搞工业,因为隔了一个琼州海峡,物流成本高了大概25%,这使得海南工业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了。
海南岛也缺乏工业的配套基础,历史上就不是搞工业的。在当时的海南岛,设备上坏了一个螺丝钉,都要跑到广州去买。当地没有产业配套,甚至连零部件的基本维修都做不到。今天我们看待海南的发展和未来,这些因素仍然是很重要的,它要发展起来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的。
当时我在海南做工业研究的时候,就有北京的朋友跟我说,你们海南岛搞什么工业,中国这么大,不需要你们在海南岛搞工业,不需要你们把污染搞上去。你们就给我们保留一片蓝天白云,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个度假的地方就可以了。但是海南当地的人民是不太喜欢这句话的,无工不富,只有工业才能给它带来GDP和财政收入。发展旅游业,政府拿不到什么税收,老百姓也没有太高的收入,全世界搞旅游业变得很富裕的地方并不多。
回到房地产的问题。海南岛的房地产起来了,一业兴百业废,的确是有问题。在房地产上得到暴利,导致其它的行业更加不去努力,或者觉得更加无足轻重了,这是不行的。房地产行业反复爆炒,泡沫起来之后,对于整个经济体的冲击也是很危险的。
海南的房地产,跟全国其它地方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去海南岛买房子的,很多都是外地人,都是或有需求,不是刚需。其它地方房子是用来住的,海南岛的房子就不是用来天天住的,就是一个财富的象征。除了度假功能以外,它也是个投资。所以它受市场的影响就比较大,不仅受到房地产自身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整个社会资金供给和投资氛围的影响。这导致海南岛的经济波动更加剧烈。
但是如果海南房子不开发了,海南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海南现在的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弱的,全省加起来还不如很多中西部地区一个省会城市的水平。比如说武汉去年的GDP是16000亿,海南岛也就5000多亿,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在三亚市鹿回头景区鸟瞰三亚市景今昔对比(上图为1991年2月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下图为2018年4月4日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观察者网:那么新时代的海南开发,跟过去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毛振华:我觉得海南现在要有新的想法,要做更高起点的竞争。现在中国很多改革政策,在深圳等地方的实施都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深圳的保税区也很尴尬。所以海南岛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封关,把海南作为一个特别关税区。你到海南岛去,相当于出了中国海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现在我们能看见的,还只是概念性的政策,我很期待政策的进一步明确,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办特区。能源贸易也好,物资贸易也好,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之外,海南都可以继续作为一个试验田。
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经济结构复杂的国家中,单独拿出一块地方来做探索,跟国际上的自贸港开展竞争,对整个中国的开放格局有非常大的意义。特别是现在的国际环境下,美国领导着一个“反华大合唱”,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搞去中国化。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我们推出的海南自贸港,比过去的其它自贸港都要更宏伟,更有魄力,政策涉及的领域更多,所以也格外有意义。
所谓更高的领域,就是一方面要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它的开放是双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对内开放。利用它特殊的条件,通过政策引领来实现一个新的资源配置。它首先吸引资源的汇集,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两种资源的汇集。
从国际上看,外资投资于中国还有很多麻烦,不适应中国的环境,或者这样那样的政策看不清楚。那么海南这个地方,它是中国的一部分,又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吸引人才和技术,把它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但是要想做到加工增值30%,也是不容易的,也不是一个低标准。比如手机产业链,如果你只是组装,是没有30%利润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很大的一个吸引力。
另外面向国内,也有一系列的政策,能够让国内的一些重要科技成果转化,让国内的科技人员在那里扎根。比如说个税优惠,企业税优惠,也有利于国内资源的流动,让更多资源进入海南岛。
这也是有重大意义的,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之内,有一个集中力量进行正确的引领,帮助某一个区域在短期内获得比较快的发展,弥补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
观察者网:封关之后,对哪些产业利好最大?在这次的海南自贸港规划中,对工业发展也是有鼓励措施的,比如进口商品在当地加工增值超过30%之后,就可以免税销往内地。那么海南可以借此机会把制造业发展起来吗?还是继续做大旅游和服务贸易?
毛振华:封关之后,只要不带货物,人员的进出还是自由的。你要携带很多货物,海关就会检查。这样的话,比如医疗、医药产业,我觉得可能会有很好的发展,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的管制。大型医疗设备,一些比较昂贵的新药,海南很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更加开放。随着人民越来越重视大健康,加上海南岛的旅游业带动,高端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机遇。
旅游业也是要讲高端。现在就有人发现,去泰国、越南之类的地方旅游,可能比去海南岛还便宜,所以你必须提供最高端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