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5月2日电 题:自由贸易港:中国在海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封关!封关!封关!
从三年前开始,“全岛封关”在海南成为高频词。封关就是封岛吗?封关后赴海南要办理证件吗?对普通人而言,不免会联想到当年深圳穿越二线关的“边防证”。
其实,海南全岛封关仅就关税而言。商品从境外进入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免征关税;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要经海关“二线”管住。封关对人员流动不做限制。
建设自由贸易港,正是中国在海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举措。
在世界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几天后,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幕由此拉开。
三年来,封关、零关税、负面清单、跨境贸易等众多新名词涌现,表明海南全面对接国际标准。
资料图:航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各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骆云飞 摄
高水平开放促要素流通
随着自贸港政策制度框架逐步搭建,海南建设对外开放新体制。这不仅是市场开放,更是对接全球最先进的经贸规则,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突出特征。在全岛封关前,海南对进口商品建立“一负三正”的“零关税”清单管理制度。
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为航运企业带来红利。海南洋浦宏鲲航运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军说:“进口甲板货船船舶价值约5198万元(人民币,下同),免征1204万元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海南自贸港是全世界的机会
外国人在海南能不能买房?能不能买车?开公司能不能赚钱?正在海南就读博士的格鲁吉亚青年乔智(Giorgi Rtveladze)告诉记者,自贸港要回答外国人这三个问题。
三年来,海南出台多项措施改善营商环境,方便境内外人才居留。从“下海”到“上岛”,新一轮的“闯海热”引人关注。正如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所言,海南自贸港是全世界的机会和每一个人的机会。
乔智的问题已有答案。去年底他仅用两周时间就办完所有手续,开办公司从事跨国贸易。“一边经营公司,一边准备海南的驾照考试。”最近乔智得知中国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居民按实需原则在海南购买房地产,“我想把家安在海南”。
如今,海南成为全球投资“新热土”。官方数据显示,三年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超过过去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一半。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3.3万人,同口径增长675%。